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所作的科学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本质特征。
从哲学价值观的层面上看,人类创造历史的过程,就是通过各种社会实践创造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过程。而一定时代、一定国家、民族和阶级创造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创价活动,又都是在一定价值观的指导或支配下进行的。但不同的价值观体系对于最高价值主体、终极价值目标及实现价值目标的根本途径和行为规范等,持有不同的观念、观点和看法。“三个代表”正是从最高价值主体和终极价值目标等价值观体系的基点与核心问题上,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即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也是我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主流价值观)所作的科学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本质特征。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创造物质价值、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最高价值理想和价值目标。邓小平同志根据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并提出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衡量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价值标准。“三个代表”则是在“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要保证我国在新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更加主动的地位,就必须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能动摇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且,必须时时关注生产力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自觉代表用世界上比较先进的科学知识和高新技术武装起来的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和文化、创造精神价值、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最高价值理想和价值目标。唯物史观既肯定生产力标准,肯定社会经济基础对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文化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同时又十分强调社会的政治和文化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生产力的反作用。所以,邓小平同志再三强调在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即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江泽民同志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其主要含义是: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建设和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同时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卫生体育等事业;消除愚昧、反对封建迷信,清除黄、赌、毒等腐朽文化现象,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凝聚和激励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总之,要积极建设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爱国主义为灵魂,不断吸纳一切人类思想文化的优秀成果及现代科技最新成果的先进文化,为逐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创造条件。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以人民为最高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以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和实践为最高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政府和军队的最高宗旨。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价值标准和评价准则是:“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同志时刻关心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他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党和国家制定各种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同志则强调,要把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这里突出强调共产党人及社会主义国家普通公民的一切言论和行动,都不应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不能以少数人的利益作为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而必须把最高价值主体——“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同时,还突出强调要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的利益,而不能仅仅着眼于眼前的暂时的利益。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实现价值目标的行为规范方面,强调先公后私,个人服从集体,弘扬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决定了共产党人及社会主义社会普通成员的最高人生价值目标,应当是在岗位工作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争取为人民作出力所能及的最大贡献。带领广大人民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创造来满足全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就是我们党和国家忠实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有效途径。